本篇文章3012字,读完约8分钟
黎族纹身,入选第一届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流号: 3; 项目名称:黎族纹身; 项目类:人生礼仪实施部门:省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海南大学、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局。 代码: 09。
黎族村寨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远古时代洪水泛滥,老先生和荷发兄妹躲进大南瓜,漂流到海南岛,兄妹在岛上找人烟,却找不到。 为了让子孙后代延续下去,给妹妹纹身,让哥哥不被承认,于是成了夫妇。 这个故事和黎族创世纪的歌唱很相似。
文体是黎族女性人生中的大事,充满了庄重神秘的色彩。 文体的年龄、地点、日期和文体的传授方法、文体过程、文体报酬、文体纹样、文体部位等有一系列的戒律。 文体是氏族的象征,是大人的象征,其中也包含着对美的追求,也包含着祈祷、避邪的意志。
黎族不通行的本民族副本中,对文体没有任何记载。 这是因为,人们无法了解文体在黎族民间的发生、迅速发展和沿袭是如何进行的。 但是,来自历代的文件史料,相关的理发记录可以作为参考。
关于海南岛的文体习俗记载最早的,可能是东汉杨孚的《异物志》。 根据《后汉书明帝纪》的原注,“(永平17年),杨浮《异物志》说:‘儋耳,南方夷,生刻脸颊皮,分为耳匡,几根,像鸡肠一样,操作垂在肩上。’ 晋代王范的《交广春秋》中也写道:“朱崖、儋耳二郡……周迥二千里,径八百里,人民十万余家,都种着特殊的种子,披着雕身。” 之后宋范成大、周去非、乐史。 明朝戴璞,顾; 清朝屈大均、张庆长、萧应植、明国时的周文海、史图博(德国人)、刘咸等人在各自的着作中记述了黎族的文体。
根据记录者的年代不同,收集资料的地方不同,采访的对象也不同,所以对文体的看法也不同。
一、曰“避龙、蛇、鱼、虫之害”,曰“交趾、周时骆越、秦时西瓯、文体断发避龙”(《史记#8226; 赵世家)。
二、“怕祖先不知道”说:“黎族男女满年龄都是文本身。” 自云:否则前世的祖先不会承认它为子孙”(区《海槎余录》)、“所有黎女都要结婚。 各方谅妍媸选配,心各悦服,男如女文,不如祖刺之色,不虚妄,不惧自身死亡”(屈大均的《广东新语》)。
三、《外人掠夺、拐卖、毁容砺俗》说:“黎女美,昔为外人偷,黎女有节节者,达到涅槃,至今仰慕发挥效果。”(周去非的《岭外代答》)
四、《别贵贱之身》等说:“(黎俗)还是文身,豪爽文气多,贫贱文气少,但看文气多寡,别贵贱”(乐史《太平寰宇记》)。
黎人文体的意思有五种:
文体有社会组织的意义,是各洞穴族的标记
二、文体有结婚的意义,结婚前,必须这样做。
三、文体有图腾意义,各民族属的图式不同,且不得假借,维护先祖宗成法不可变更。
四、文身记识、可避邪、护身符。
五、文体是装饰的动机,有美的观念。
文体,也就是“描绘和刺伤人体带有颜色的图案和图案”。
常见的文体多呈黑色或蓝色黑色,因此被称为“刺青”或“刺青”。 古籍有“雕题”、“雕身”、“镂颊”、“纹身脸颊”、“涅槃”、“纹面”等多种名称,海南汉族之间有“刺花”、“勾花”、“图画花”、“刮花”等 实施黎族文体的首要对象是年轻女性,女孩在黎语中被称为“欧”和“翁”等。 因此,黎语文体又称“抬欧”、“登欧”、“抬翁”等,直译过来是“画女孩”,意思是给女孩“画脸”。
黎族文体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植物利刺和木棒,颜料多取自烟灰和染草的泽汁。 部位多在面部、胸部、四肢,有虫蛾、鸟兽、花卉等图形,由虚线结构成形。 过程是在预定部位先用色料画下图,用筷子一样大小的木棒敲击带刺的藤刺和木刺,将刺沿线刺皮质,刻上图案,涂上灰色色料使色素渗透皮质,伤口呈图案,形成永久的图案
染色汁多是将具有消炎效果的植物的叶子(例如蓼蓝)挤压发酵而成,煤烟也有止血的功能。 许多人施文后,戴针部位感染,引起红肿疼痛,像得了大病一样,引起全身发烧几天。 嘴里红肿的话,几天内就很难吃了,只喂薄薄的胶水。 施文的部位,治好后也要脱掉表皮。
古书上是“男文臂脚,女文身面”(明代戴《广东通志》)。 男性接受文体的年龄没有确定要求,图式也简单,身体方面也不怎么疼痛,女性差异很大。 接受文体的女孩多从十几岁开始,个别的可能会晚几年。 施文的部位有相应的工序和固定的文饰,最终完成需要逐步进行,往往需要经过几年。 施文最好的时间是,多选是每年秋季农闲期的吉日。 仰面躺在文身女孩身上,熟练的师傅(多为老妇人)坐在旁边施文。 疼痛难忍而挣扎的时候,为了压住身体,周围还需要几个伙伴(我知道,让文学家很痛苦)。
黎族同胞基本上认为文体是女性一生中必须完成的大事,不可疏忽。 据悉,由于女性活着没有纹身,死后祖先不承认,成为无家可归的孤独灵魂,因此没有纹身的女性死后必须在身上用木炭画画埋葬。 纹身是很纯洁的事,选吉日,有点忌讳。 通常,秋天需要选择龙日、猪日、牛日等日子,但不能在虫日扎纹。 那个会被虫子咬崩溃。 施文之前,要以“安置酒会亲属”为喜事,通知大家,向祖先设立告状会。 伤口痊愈后,要举办用龙眼叶煮水洁身自好、向祖先道谢的庆典,要规定父母的女性“收集老家庆祝”,当然不能让父母知道。 没有文身的女性,会受到很多人的谴责和歧视,长大后也很难结婚。 黎族同胞认为女性死后也会回到老家祖先身边,如果没有确定的祖传文体标记,很难让祖先认知。 不能进入祖先群体,就意味着要成为孤独灵魂的野鬼。 黎族同胞认为文体是为了表现女性的美,文体有无“完善”和“完美”成为评价女性美的标准。 拥有完美文体的女性,将成为众多追求者角逐的对象。
黎族民族流传着润方言、美孚方言、哈方言、杞言、赛方言5种方言。 黎族的文体也因语言和文化特点的不同而不同——产生了五种独特的方言文体。
润方言、美孚方言、哈方言的句式多而杂,杞言纹样比较简单,竞争方言的文体至今绝迹。 这些方言的文体各有独特的图案。
文体的部位分为以下几部分。
(1)刺入脸颊两侧的脸颊肌肉
(2)扎在脖子两侧的颈肌
(3)刺入胸部的胸纹
(4)扎在手里的手纹
(5)扎在腿上的腿部肌肉
(6)扎在背上的背纹。
幸运的是,从润方言的文体来看,可以看出刺激该方言的女性的脸从两耳连接脸颊,并由三角形曲线连接。 线有3条,左右相移,经颈连接胸前,与颧骨、下巴、胸成为一体,配合圆角、角、横线、直线、斜线、曲线使用。 圆形以两颧骨为中心,颈部是直绕嘴唇的曲线3条。
即使是同样的方言,面纹也有时会有所不同。 也有与两颊文成直角弯曲的回文,即“凹”线文、下及颈。 这些直角弯曲的线文有3列4条,相互平行,距离也大致相等。 两颊和下巴下面有一条笔直的短线连接在二三线之间。 线之间空白不成文其他图案,如小圆、小点等。
延续了几千年的文体是黎族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 文体是黎族历史上氏族的集合符号,特别是在和外国人战争时,文体、服装是“自己人”最鲜明的标志。 文体也是图腾崇拜的象征,是成人的象征。 刻在身上的这些不同纹样,包含了对生命的祈祷、对幸福的期待、对灾害的回避、对青春美好的展现等文案,是黎族生命的综合体。
随着黎族和其他民族的融合交流,这种黎族特有的女性文体现在很少见了。 现在,年轻的黎族女孩已经没有文体,在深山里的部分黎族村落里,只有50岁以上的老年人才能看到这种原始的文化现象。
这些老人现在只剩下1000多人。 说不定再过十几年,这特有的文化就永远消失了。 技术也失去了,只能在历史中回味。
来源: zhpenguin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