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2字,读完约4分钟

武汉古德寺虽然是寺院,但实际上和景点一样,但鲜为人知。 很多外国人来武汉,可能去黄鹤楼,去户部巷,在武大看樱花,或者去东湖转转,或者去博物馆之旅。

但是,对古德寺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小的旅行目的地,经常被多个高中文艺青年迷住,当地人也去过,但每逢假日,这里最多的身影和面孔就是年轻人。

那么,拥有141年历史的古刹为什么那么受年轻人欢迎呢? 我以前在草里写过相关游记,清楚地发现这座寺院的真正魅力值和中国以前流传的寺院不同,没有黄色墙壁的青瓦,也没有屋檐的弯曲。 相反,所有的身体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都以为这是西方教堂,实际上是尼姑寺。

“中国唯一欧亚建筑的尼姑庵 为何设计风格充满西方文化元素”

是的。 集聚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式天主教、拜占庭式东正教、伊斯兰式清真寺风格,不仅有汉传佛教建筑的掠夺,也有印度寺院建筑的优势。 令人惊讶的是,还有古希腊神殿的味道。

但是,古德寺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佛教寺,融合了大乘、小乘、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从建筑风格上来看,无论如何也不会让欧亚建筑占有。

清绪3年,古德寺建成,至今141年。 虽然时间不长,但作为寺院,其风格独特。 麻烦的是,这座寺院在创立之初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设计风格呢?

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100多年风雨交加的古德寺,最终留给后世较为完整的建筑是现在的圆通宝殿,其宝殿也是古德寺的精髓,犹如灵魂。 当然,吸引了无数文艺青年,有摄影爱好者。

如果你看过米兰大教堂和巴黎圣母院,对圆通宝殿的外窗不熟悉,拱券都差不多,是典型的哥特式风格。 中世纪高峰时期和晚期兴盛的建筑风格,浪漫式建筑迅速发展,被文艺复兴建筑继承,从12世纪的法国持续到16世纪。

第一次看到这扇窗的时候,很眼熟。 因为曾经下雨的“巴黎圣母院”两次来到法国,来到巴黎圣母院教堂前。 但是,没想到在武汉,或者在中国,会有只有欧亚的建筑物这样的佛寺。

除哥特式建筑外,宝殿顶部塔顶当然属于古代波斯建筑风格。 下面走廊的柱子一眼就看出了希腊神殿的风韵,这在古希腊的帕尔特嫩神殿、帕尔特嫩神殿明显出现。 到了周末,阳光灿烂,走廊的柱子之间很多文艺青年都会在这里忘记。 无论是为了拍照而打卡,还是为了拍有点专业的照片和视频。

“中国唯一欧亚建筑的尼姑庵 为何设计风格充满西方文化元素”

寺院最初的创始人是隆希法师,被称为古德寺的“开山始祖”,后来由昌宏法师继承。 但是,寺院的设计者是谁,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现在成了谜。 因为当时的建筑、设计、图纸等相关文件已经看不到了。 但是,从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可以分解一二。

“中国唯一欧亚建筑的尼姑庵 为何设计风格充满西方文化元素”

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设汉口为通商口岸,从1861年正式开放到1898年,这期间长江沿岸地区被强迫开拓英、德、俄、法、日五国租界(有意思浏览今天遗留的汉口租界遗迹)

之后,由于出现的“湖北新政”和武汉全国革命中心政治地位的确立,当时的武汉在20世纪20年代,成为全国仅次于上海的通商口岸。

基于这一历史背景,商贸繁荣,南北风俗、中西文化在此交汇,势必对武汉的建筑形式和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到了30年代,西方建筑风格大量传入武汉,此时的武汉也进入了近代建筑快速发展的全盛时期,各租界建筑尽量体现本国的建筑风格,而且当时的古典主义形式比较流行。 圆通宝殿在改建时期正处于西洋欧式建筑的建设阶段,也许正是为此,中国佛寺吸收了欧亚建筑风格的要素。

“中国唯一欧亚建筑的尼姑庵 为何设计风格充满西方文化元素”

图旋转失败-->

但圆通宝殿不完全是欧亚风格,也有中国元素。 宝殿的主塔刹就是这样。 那个刹那的山顶是用古代兵器“戟”的图案做成的。 而且,沿着殿顶的96个莲花角脚,从中国以前就传来了展望柱,意味着“国家的四维,天圆地方”。 包括殿顶大小佛塔在内共有9座。

“中国唯一欧亚建筑的尼姑庵 为何设计风格充满西方文化元素”

图旋转失败-->

这9座宝塔的建筑风格被认为与缅甸的阿难陀寺很相似。 传说昌宏法师的灵光出现了,要求设计者进行这样的运用。 阿难陀寺是小乘佛教寺院,九座塔的风格深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影响。

图旋转失败-->

南上座部佛教属于小乘佛教,在佛灭200多年的阿首咖啡王时期从印度传入斯里兰卡、缅甸等地。 这就不足为奇了,因为在我国云南看到的小乘佛教寺院的风格多具有南印度和东南亚的巴拿马建筑风格,古德寺的圆通宝殿具有这种风格。

来源:零度新闻网

标题:“中国唯一欧亚建筑的尼姑庵 为何设计风格充满西方文化元素”

地址:http://www.0ccn.com//flbly/19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