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1字,读完约2分钟
古树,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一株名木,是文化的生动说明。 黄山迎客松生长在海拔1680m的黄山玉屏景区,实测树高10.2m,胸围2.16m,平均冠宽12m,树龄1000年左右,保护着国家一级的名木。
迎松名字起源于1859年的黄肇敏《黄山游记》,第一次拍镜头是在1912年,由著名画家汪采白拍摄,可惜至今没有找到照片。 目前看到的迎客松的第一张照片是黄炎培在1914年拍摄的,此时的迎客松平展、笔直、圆润、精神饱满。
20世纪20年代末,太平县主席陈少峰在编《黄山指南》时,通过将迎客松的照片放在正文前面,大大提高了迎客松的知名度。 这时的迎客松倒二枝有小枝。
20世纪30年代,许多名师来到黄山旅行,其中著名摄影家郎静山拍摄的迎客松成为经典作品。
此后20多年,迎客松枝条弯曲略有增加,一棵倒下的西侧枝条松针逐渐落下,细枝也逐渐枯萎,但基本形态没有改变。
70年代,迎客松倒掉一枝西侧枝松针变得明显,倒二枝在冰雪覆压下基部扭曲,枝明显下垂。 东一根松针也开始落了。
1979年春天的倒二枝受二次雪压的影响,扭伤裂缝较大,下垂明显折断,可能倒下造成影响。 黄山管理部门在迎客松树冠下建设平台,便于开展展望和支持。
80年代末,受迎客松支持的反两根松针逐渐落下,负荷减轻后,支撑杆开始取消。 1998年,迎客松受到狂风袭击,东二枝折断,东一枝受伤,第二年冬天东一枝枯死。
2008年1月,黄山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迎客松侧枝下垂1.4米,随时有可能折断。 为此,黄山管理部门紧急调整毛竹支撑,采取吹雪融化等措施,确保安全。
近年来,黄山园林部门运用先进技术加强保护,千年迎客松老愈演愈烈,英姿勃兴。
千年迎客松茁壮地生活实在太难了。 那风雨交加,历经冰雪洗礼,见证岁月变迁,被送到四海宾朋,尽情歌唱着生命的赞歌。
(新闻来源:中国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