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716字,读完约12分钟
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在英国殖民地时代的“分割统治”政策下巴基斯坦和印度各自宣布独立。 独立是随着大规模的民族和宗教冲突,1000多万人流离失所,100多万人在冲突中死亡,两个“本来同根生”的新国家之间至今仍种着敌意。 1947年8月,巴基斯坦人远离废墟之家 《印巴分治》对印度电影界的直接影响是工人必须重新选择国籍,转移到两国之间 例如,50年代印地语电影金牌制作人安南特兄弟( anand brothers )和乔普拉( b.r. chopra )等于1947年从巴基斯坦电影中心大厅来到印度孟买 实际上独立后,印度电影史上许多伟大的演员拉兹卡普尔( raj kapoor )和沙鲁克·汗( shah ruk khan )等祖先现在都在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独立后,最伟大的女歌手、演员努尔觉杭( noor jehan )和剧作家、小说家萨达特·哈桑明杜( saadat hasan manto )从印度迁到巴基斯坦,成为巴基斯坦公民。 也有多个孟加拉国电影人从印度加尔各答移居到东巴基斯坦(现孟加拉国) 《拉合尔》海报对印巴分治的主题非常敏感,但从1940年代末开始,以此为中心的各种类型、各种语言的电影开始在大屏幕上上映 1949年阿南特( m.l. anand )执导的电影《拉合尔》( lahore )反映了移民浪潮中接受印度移民最多的巴基斯坦城市拉合尔发生的悲欢离合 1948年,在中国观众熟悉的《流浪者》拉兹的扮演者拉兹卡普导演的经典电影《火》( aag )中,女主角在试镜中说“没有名字,没有家庭”,来自印巴中“被暴力毁灭的地狱般的旁遮普省”。 1949年的电影《我们的国家》( apna desh )讲述了在印巴分治带来的暴动中被绑架的女性的悲惨经历。 1954年的电影《无神论者》( nastik )描写了印度人目睹分治中宗教派别之间的相互残杀后,成为无神论者放弃复仇,寻求内心平静的精神旅程 库什万( khushwant singh )诞生于1956年的著名小说《列车开往巴基斯坦》( train to pakistan )恐怕是第一部关于国内作家印巴分治的英语文学作品。 这本小说于1998年被改编成电影 描写了在印度和印度边境的旁遮普省村庄,穆斯林和锡克教徒之间的平静生活被分治打破了 村里的锡克教徒打算坐火车报复移居巴基斯坦的穆斯林,切断线路引起事故 锡克教的年轻人,以前村民眼中的“恶棍”,最终由良心发现,及时阻止了这场悲剧,但牺牲了自己 电影通过这辆开往巴基斯坦的列车从灾害中解放出来的故事,反映了疯狂杀戮狂潮中存在的人性 《印度母亲》海报很多经典的印度电影没有直接反映分治主题,但提到这件事往往有助于加深电影的内涵 比如1957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之母》,是印度独立后爱国主义叙事诗的巨大电影,女主角被认为是刚独立的新印度的象征 电影中村民在自然灾害下离开家乡的场面,一定会让人联想到印巴分治中难民的转移 电影有很多细节,表现出对“完美”印度的依恋 比如,农民们在麦堆中间制作了分治前的印度版图,唱道“悲伤的日子过去了”。 《正法之子》的海报和关于印巴分治的电影往往试图消除印度人和穆斯林之间的差距。 在1961年雅士乔普拉执导的电影《正法之子》( dharamputra )中,极力表现出宗教差异值得尊重的愿景 电影通过穆斯林家庭和印度教家庭之间的怨恨和矛盾,反映了信仰两个宗教的人实际上流同一个种族的血液,引起生活习惯差异的只有后天的宗教文化因素。 在民族冲突中妇女往往是最大的受害者 在印巴分治,约10万名女性被绑架、强奸、卖给国境线的另一边,许多女性以保持宗教和家族荣誉为名义被本族男性杀害 印度电影大胆地反映了这些女性的悲惨经历 1960年的电影《查理》( chhalia )讲述了分治期间被绑架的女性最终与家人团聚的故事。 电影中拉兹卡普尔饰演的主人公爱上了女主角,但得知她已经结婚生子,和家人走散了 最终在主人公的帮助下,女主角和儿子再次回到了家庭 电影有悲伤的喜悦,是非常理想化的快乐结局 现实中被拐卖的女性们没那么幸运 在印巴分治,多个妇女被强奸、人口贩运后,不得不成为妓女,或与异教徒结婚生子。 1947年12月,印巴两国政府出台了“恢复”( recovery )政策。 也就是说,把被对面拐卖的女性“救出”祖国。 这个政策事实上给被绑架的女性带来了二次伤害:有些在异国生活的女性成为了母亲,但有些人不得不面对母子分离的二次惨状 回国后以前的家庭经常很难接受被强奸,和异教徒结婚生了孩子的事实,等待她们的往往是不能接受的家庭,和再次住在街头的命运。 《热风》dvd的封面可能是印巴分治给印度人留下的疼痛太多了。 因为这部商业电影很少接触这个主题。 即使在印度电影的“黄金时代”1950年代和60年代,关于分治的电影依然没有很高的票房收入 到1973年,关于分治后留在印度的穆斯林社区的电影《热风》( garam hawa )备受关注 在这部电影中,独立后选择留在阿格拉的印度穆斯林开始被许多派印度教徒排斥,身份危机正在发生 面对社会政治的迅速变化,他们开始怀疑留在印度的决策是否正确 电影一开始,主人公萨利姆因为给人力三轮车砍价而被挖苦。 “贵吗? 回到巴基斯坦吧! ’他情不自禁地认为作为穆斯林,不应该成为印度的市民。 自己作为世世代代住在阿格拉的印度人,只信仰伊斯兰教,在家乡眼里就成了“外地人” 这些印穆斯林的遭遇比不上来分治中杀戮的裸体,但逐渐破坏了他们的身份证。 电影的经典场面是主人公站在泰姬玛哈尔面前陷入无限的迷茫。 泰姬陵不仅是印度的象征,还是穆斯林建造的陵墓,也是在阿格拉长大的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印巴分治永远改变了印度次大陆,改变了他的生活 萨利姆情不自禁地成了穆斯林,自问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 ! 1997年,印巴分治40年后,印度电影史上诞生了反映分治的古典作品:《边关,一个爱情故事》( gadar–ekpremkatha )。 这是一部旁遮普语电影,讲述了锡克教徒在分治暴动中拯救了穆斯林女孩,两人相爱结婚生子。 结婚的女性女儿回巴基斯坦看望家人时,被反对这桩婚姻的父亲拘留了 主人公来到巴基斯坦试图说服继父,但被巴基斯坦军队拘留,必须是伊斯兰教徒,但拒绝背叛印度,主人公终于逃离军队成功地把恋人带回印度。 这部电影的票房超过了13亿卢比,在主题电影中第一次得到了大规模观众的赞同 通过塑造宽容、坚强、自我牺牲、忠于国家的主人公和安于印度的善良穆斯林女主角的形象,电影在失落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交错中,回顾了这40年前的民族灾难,从小家离异悲欢中成千上万的人基 《嘿! 上帝啊》的海报反映了印巴分治的各地语言电影也不少,其中应该提到的是很少接触“印度民族主义”的泰米尔语电影 泰米尔语电影制作中心位于南部印度的主要城市钦奈,是仅次于宝莱坞的印度第二大电影产业 泰米尔人有很强的“泰米尔民族主义”情结,电影的复印件也很少接触印巴冲突 然后2000年,泰米尔电影明星卡马尔·哈桑自制的电影《! 上帝啊”( hey! ram )大胆而深刻地反省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冲突 电影的主角是一位叫罗摩的印度教过激派青年和他的穆斯林朋友,他们俩住在1999年的金奈 描写了在巴布尔清真寺事件7周年金奈的两个主人公经历的印穆冲突,电影的第一章被用来回忆和反省50多年前的“印巴分治”和随之而来的灾害。 电影中,谴责了1946年将来巴基斯坦国父真纳发表的“直接行动”在加尔各答引起的暴动,批判了印度教特征( hindutva )引起的社区隔阂,对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批判“和同事同等看待” 电影反映了印巴分治和泡沫清真寺给普通人带来的创伤和印穆集团之间难以弥补的裂缝 印度电影中与巴基斯坦有关的东西多少会提到印巴分治 例如,2004年票房人气《无国界之爱》( veer zaara )讲述了印度空军飞行员和巴基斯坦女孩摇滚的跨国恋爱。 女主角一家是拉合尔的名门,祖母的遗志是把自己的遗骨带回分治前的祖国印度。 女孩在去印度的路上认识了主人公 然后可以看出,在怎样的分治中移居巴方的家庭,无论生活多么富裕,都断绝了对故乡的担心。 电影还强调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共同享受的旁遮普文化从以前就流传下来,以及位于两国边界地区的锡克人是如何构筑两国信息表达桥梁的。 《萝莉的猴神叔叔》海报近两年为国民所熟知的印度主题电影是宝莱坞超级明星萨尔曼·汗( salman khan )主演的《萝莉的猴神叔叔》( bajrangi bhai jaan )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冒着生命危险穿越印巴边境,护送在印度迷路的巴基斯坦少女回家 电影一开始少女和母亲在从巴基斯坦拉合尔到印度新德里的列车上错过了 这辆名为“友谊快线”的列车是印巴分治时期将印度穆斯林运送到巴基斯坦的主要路线 女孩和母亲要去的地方是位于印度德里的尼萨姆丁清真寺( nizamuddin shrine )。 这个圣地是14世纪苏菲派圣人尼扎姆丁的陵墓,至今对巴基斯坦穆斯林来说仍具有神圣的意义 国家机器划出了两国之间不可逾越的界限,但对两边人民来说这条线没有什么意义 这部电影被认为爱和人性超越了边境和历史的厌恶感 印度电影许多关于“离散和团圆”主题的电影发生在印巴分治时期 例如印度电影界常青木阿米塔巴强主演的1977年电影《阿马尔、阿克、安东尼》amar akbar anthony,叙述了1947年8月15日印度独立时,在甘地雕像下母亲与三个儿子走散的事情 三人被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家族收养,分别取名为阿马尔、阿克巴和安东尼三人。 多年后,母子四人团聚,感慨万千 电影的主题是国家分裂和信仰的差异离不开母女、手脚之情。 正如伦敦大学印度电影学家德威尔教授所说,用电影表现印度分治的难点之一并不容易总结哪一个是错的。 “印度有很多人谴责英国和巴基斯坦的创造者,但没有一个组织对发生的暴行负责。 我们可以向遭受痛苦和死亡的人致敬,但幸存者依然感到羞愧,犯罪的人可能包括我们中的某人。 我想这也是这部主题电影不太畅销的理由。 他接触到的是所有身体神经,这些观众可能来自受害者的家庭。 可能来自施暴者的后代。 在印度历史学家的笔下,印巴分治一直是谈判桌上的一个大历史故事 直到90年代,历史学家乌瓦什·布塔利亚( urvashi butalia )以口述史的形式记录了以分治中的女性为中心的个人经验,亚大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通过这些小人物的记忆被揭示出来,逐渐浮现出“沉默的另一面” 一部印度电影从个人、家庭、民族境遇、暴力与和平、仇恨与理解、邪恶与正直等所有立场不间断地记录着印巴分治。 无论是纪录片还是虚构,电影除了历史学术之外构成了毫无疑问的资料宝库 对文盲率达到26%的印度来说,电影确实有助于普通人理解和记忆历史,教科书外看历史的方法是补充和重建历史 关于印巴分治,印度电影不仅涉及历史的再现和理解,还涉及道德和人性,以及现在的反省 印巴两国的另一个独立日快到了 由于莫迪政府最近宣布收回克什米尔地区的自治权,两国关系再次紧张 无论是近年印度教民族主义盛行中频发的印穆冲突,还是难以处理的克什米尔问题,还是板球比赛中双方所背负的民族荣辱,都不能追溯到印巴分治 通过电影,印度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历史。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看待穆斯林,如何看待巴基斯坦,如何阐述分治的历史,考验印度电影人的智慧,也体现了印度电影界对两国关系的态度。 (本文来自澎湃信息,越来越多的原始信息请下载《澎湃信息》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