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7字,读完约7分钟
2017年春节期间,云南将迎来旅游旺季,赏花列车将途经罗平油菜花海。张军、杨、摄影报道
在中国乘坐高速列车的经历是什么?最近,这个话题已经成为美国社交网络的热门话题。中国的高铁不仅赢得了世界各地网民的称赞,也颠覆了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制造业的理解。事实上,除了社交媒体,近年来主流媒体如《英国时报》和《美国华尔街日报》也更加积极地关注中国品牌,如高铁和手机。
世界赞扬中国的高速铁路,这是中国制造形象的缩影。如今,中国制造不再意味着廉价、假冒和低质量,许多中国品牌开始获得国际认可。然而,在海外媒体中,细心的人也会发现,外国媒体对中国品牌的报道开始变得“友好”。
摆脱廉价和低质量的刻板印象
“我们都担心中国商品质量差,但即便如此,它们对我们也很有用。例如,中国制造的电话和其他产品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2012年,英国广播公司国际频道以“我家的中国商品”为主题,向世界各地的网民征集意见和感受。其中,一位网民以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当时,在一些消费者眼里,“便宜”、“低端”和“零零碎碎”是中国商品的同义词。
四年后,为了拍摄纪录片《中国的创造》,英国广播公司的小编辑来到中国。在体验了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等中国制造的产品后,这位小编辑不禁感叹,“中国不再是只能从其他国家大量生产创新产品的国家,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变为中国的创造。”
如今,中国品牌在世界上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麦肯锡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质量与价格相当时,62%的消费者更喜欢中国品牌,是五年前的一半以上。另一项针对韩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75%的韩国用户购买了中国制造的数字或家用电器。85%的用户表示愿意再次购买中国产品。
今天,“中国制造”正迎来一个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时代。随着中国出口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和汽车,中国的品牌形象正在逐步改善。近年来,外国媒体也开始关注中国品牌的变化。
根据《福布斯》杂志网站,2011年在中国销售的智能手机中,约有70%来自三大外国品牌:诺基亚、三星和苹果。当时,大多数国内电子产品被认为是廉价的仿冒品,不被国内外市场所认可。“现在,不到五年过去了,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去年,在中国销售的10大智能手机中,有8款是中国品牌。”报道说。
德国《商报》报道,“没有品牌,价格低,这曾经是中国商品的标准特征。然而,这些特征已经成为历史。如今,设计和打造品牌已经成为许多中国企业的首要目标。”法国《回声报》也表示,中国制造商不再生产基础产品,而是开始升级。他们不再满足于出口商品或购买美国债券,而是越来越多地寻找市场、技术和品牌。
青岛海西重型机械生产基地。新华社编辑徐舒
低端制造走向高端创造
“中国公司大江生产的‘精灵’系列无人机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无人机产品。”在去年《时代》杂志评选的“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0种科技产品”中,中国的新疆无人机榜上有名。
这不是中国的新兴产品第一次出现在世界主流媒体上。根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最近的一篇文章,通过“中国制造2025”计划,政府希望通过政策支持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这一计划的支持下,中国电池公司开始赶上日本和韩国。机器人、飞机制造和其他领域也将得到支持。
事实上,社交网络、移动支付和视频直播等许多领域的“中国式创新”也让《纽约时报》感慨:“中国的科技产业已经在某些方面领先美国。一些西方科技公司正在寻找中国公司的想法。”在一份报告中,《纽约时报》引用了科技研究公司Stratechery的创始人本·汤普森的话说,“中国抄袭美国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在移动领域,美国已经开始模仿中国”。
中国加强了创新力度,推动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的转变,这一事实让外国媒体感到惊讶。最近,外国媒体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根据《福布斯》双周刊网站最近的一篇文章,中国正努力实现其“中国制造2025”计划的目标,该计划旨在加强制造业创新,促进本地产品的发展。报告指出,目前,中国高技术产品的国内核心基础部件平均有50%以上来自国外。为了减少这种依赖,中国正致力于创建创新中心。“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4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材料的独立保证,到2025年实现70%的独立保证。"
西班牙《世界报》(Le Monde)指出,中国不想成为世界上一个廉价且污染严重的工业中心,但希望到2025年成为一个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活力最强的高科技天堂。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企业已经从‘模仿者’演变成有影响力的‘创新者’。”路透社报道。
国家名片推动世界发展
总部位于昆山的德国机械制造商比勒距离上海只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在工厂的车间里,德国人马库斯·希佩尔正在使用一种高科技设备将小金属片制成精密零件。
这是最近在德国电台网站上发表的一篇报道中描述的场景。马库斯·希普在报告中表示:“过去,中国企业对高科技设备既没有资本,也没有需求。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中国赚取大量利润并销售大量设备。”
报告称,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德国经济。中国将专注于机器人、飞机制造和可再生能源行业,而包括德国在内的外国经济体肯定会从中受益。
德国媒体的报道反映了世界对中国制造业的担忧,尤其是中国制造业能给世界带来多大好处。
最近,英国《金融时报》关注了中国去年海外能源项目融资的快速增长。该报告称,2016年,中国对石油、天然气、煤炭、水力发电和其他能源设施的贷款总额大幅增加,其中大部分流向了发展中国家。这突出了其“基础设施外交”对发展中世界的吸引力,并加强了其作为全球发展融资主要提供者的地位。
除了工业和能源项目,外国媒体也担心一些中国民族品牌,如高铁和卫星对世界的影响。今天,神州天妃创造了“中国的高度”,蛟龙潜入海中实现“中国的深度”,高铁速度超越“中国的速度”,北斗导航显示“中国的精度”。这些全国性的名片不仅促进了中国的发展,也造福了世界。
美国《华尔街日报》关注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对“一带一路”航线沿线国家的影响,报道称,“一带一路”航线沿线国家和周边国家将率先加入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这意味着到2018年,从东非到南太平洋的人们将能够使用中国的北斗二代系统。这些国家将享受中国的“太空”成就,通过北斗系统刺激其经济,并促进新丝绸之路沿线的贸易。澳大利亚新闻集团在其报告中关注了量子卫星墨子对信息安全的影响。报告指出,中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给全球数字通信安全带来了新的希望。(边肖·卢·)
《明星海外版》(第11版,2017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