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00字,读完约2分钟
我们的记者徐杰
5月29日,滴滴出行宣布其自主驾驶公司已经完成了由软银视觉基金二期牵头的超过5亿美元的首轮融资。在获得资金支持后,滴滴将增加在自主驾驶、车路协调和相关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投资,探索区域着陆,并帮助当地开发新的基础设施。
根据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于今年3月9日发布了推荐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类国家标准,计划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将正式拥有自己的自驾汽车分类标准。
新的分类标准将给行业带来好处。根据未来产业研究所发布的《无人驾驶汽车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到2021年,无人驾驶汽车的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70.3亿美元,到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的全球销量预计将达到2100万辆。
根据天研查专业版的数据,中国有数百家企业的产品标签分别为自主驾驶、智能驾驶和无人驾驶(以下简称自主驾驶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广东和上海,这三个地区的企业总数占中国相关企业总数的62.6%。
与此同时,中国自主驱动相关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根据天研查专业版的专利数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自主驾驶或无人驾驶相关的专利有12000多项,其中2019年新申请的专利有3000多项。
如今,在新基础设施的浪潮中,一些企业将自主驾驶技术与5g概念相结合。例如,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的发明之一是目前正在审查的基于5g网络通信的无人驾驶压路机群避障方法和系统。
当然,这个市场也吸引了投资者的注意力。据田燕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中国有30家汽车驾驶相关企业拥有融资信息,融资金额高达数百亿元。
随着政策的逐步完善和产业规模的扩大,自主驾驶必将迎来自己的春天。
(编辑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