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3字,读完约2分钟
红军大楼位于广西龙胜自治县平等镇龙坪村。
记者刘术文拍摄的照片
“吴老有烧了一间房得了二十块,吴烧了两间房得了三十块……”这是85年前,在广西龙胜县(今龙胜自治县)邓萍镇龙坪村,红军向房屋被毁的人们发放救济款。
龙胜县位于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岳城岭的西南山麓,是一个多民族的县。苗族、瑶族、侗族、壮族人口占80%,长征中红军在此逗留约10天。“今天,这里的人提到红军就像提到他们的亲人一样,常常表现出怀旧之情。”龙胜自治县统战部部长苏说。
1934年12月初,红军渡过湘江,越过旧山界,到达龙胜。当时,龙胜地区各族居民长期受军阀压迫。“敌人到处散布谣言,说红军是强盗,看见人就杀,看见房子就烧。人们非常害怕。红军到来之前,他们藏在山里。”平等镇党委书记王介绍。
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到达龙坪村。为了离间红军和董之间的感情,国民党特务当晚放火烧了民房。村子里充满了烟雾和火焰,火势迅速蔓延。红军战士奋力灭火,拯救了鼓楼和大房子。
“这座鼓楼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它雄伟壮观,具有典型的侗族建筑风格。它是侗族人民聚集议事、乘凉休闲的场所,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为了表达对红军救火的感激之情,人们把鼓楼改名为“红军大厦”龙胜自治县党史专家赖若龙说:“红军还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向受灾群众发放了2000杨光救济款。”
经过一夜清查,红军在龙坪村发现三名可疑分子,并证实其中两人是国民党特务。他们伪装成程红军,混进村子,趁人们不备放火。第二天,纵火犯在龙坪村的飞山寺被审判和处决。红军离开后,群众把“飞山寺”改名为“审敌法庭”。
“这个‘对敌大厅’是彝族人民和红军对敌斗争和反对反动势力斗争的见证。”平等镇龙坪村党支部书记吴承干说。
“我的祖父杨光耀对红军的扑火和对敌人的审判印象深刻。他意识到红军是一个很差的队伍。红军离开隆平时,爷爷自告奋勇当红军的向导。”龙坪村村民杨洪勇(音译)说:“回来的时候,红军给了他一些小洋作为牵绊。”
龙胜与灵川交界处的一块岩石上,至今还刻着瑶族人民为纪念红军而写的一首诗:“朱茂过瑶山时,官员们恨我的心。贾谊孟冬月、姚豹回到家中
红军纪律严明,团结各族人民,当地人民将永远铭记红军的善举龙胜自治县委员会宣传部副部长王?杭说。
《人民日报》延伸阅读(2019年7月7日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