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05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节假日期间,国内景点非常拥挤。当你选择出国旅游时,你可以一方面避开拥挤的人群,另一方面体验不同的文化。”海外旅游爱好者范丽在接受中国新闻社的一个小编辑采访时说。
信息地图:上海虹桥国际机场T1航站楼入口大厅,警方正在为乘客办理通关手续。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尹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海外旅游越来越受到中国消费者的青睐。相应地,通关效率、旅行安全、旅游形象等。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出境旅游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今年的“五一”假期,为了确保出入境游客顺利通关,中国国家移民局要求国家边防检查机构在旅客高峰期到来之前开放所有检查通道,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通关效率,缩短旅客等待时间,确保不发生拥堵。充分利用自助通关系统、旅客信息预报系统等科技手段,提高港口能力和效率。
“赞扬自助通关系统。”作为一名翻译,吴彬彬经常在国内外旅行。谈到出入境的便利,他说在自助通关系统的帮助下,通关时间不到10秒,“我真的感觉到了便利。”
“自助通关系统的使用提高了0+”在深圳边检部门工作的丁涵(化名)告诉边肖,仍有许多游客不知道或不会使用自助通关系统,“我希望媒体能加大宣传力度,让这种便利惠及更多人。”
对于海外旅行,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
数据显示,仅在2017年,外交部和中国驻外使领馆就处理了7万起领事保护和援助案件,全年有695名中国公民死于海外事故。其中,182名中国公民在旅游活动中因各种安全事故意外死亡。
“听这些数字感觉很糟糕,但就个人而言,毕竟这是一个小数字。我们不必太担心海外旅行的安全。”范丽说,“但是旅行安全应该是每个游客的必修课。”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所长奥利维亚(Olivia)建议,游客在选择出境目的地之前,应该参考外交部或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游提示,以避开有风险的目的地。
对此,吴彬彬深表赞同。“外交部12308微信小程序,领事直通车公共号码等。会不时发布安全提示。游客在旅行前应该避免安全风险。”他补充道,“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一个人应该有一种在国外的自我意识。不能仅仅因为有国家保护就滥用公共资源。”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从海外购买已成为中国游客的“形象标签”之一。
在过去的两年里,刘思惠(化名)去过俄国、日本和台湾。她告诉边肖:“随着经济变得更加繁荣,外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游客从买买中“买”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这个问题不能忽视。中国游客热衷于购物,一些外国企业将不可避免地“坑害”中国游客范丽说,如果中国游客在维护自己的权利时行为不端,他们将陷入“负面形象”的恶性循环。
对此,刘思惠表示:“战略非常重要。出门前,一定要知道你想买的商品的价格,避免落入导游引导的“陷阱”
吴彬彬认为,在国外遇到的问题应该通过合法和适当的手段解决,例如向当地贸易协会投诉,以保护他们在购物中被欺骗的权利。与此同时,“入乡随俗”非常重要,“形象受损有时源于国内外风俗习惯的认知差异。”
范丽认为,提升中国公民在国外的形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建立学校、家庭教育、黑名单和其他纪律措施。“当然,旅行社的旅行前培训也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马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