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37字,读完约9分钟
图为中国驻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列队接受检阅。(信息图片)
2003年是利比里亚维持和平的“第一年”。年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运输分队、沈阳军区工兵分队和南京军区医疗分队的558名维和人员踏上了西非这片土地,开启了我军在利比里亚的“蓝盔时代”。
2017年3月,随着利比里亚国内局势的稳定,根据联合国决议,中国向利维派出的第19批部队和士兵分两批撤离,结束了为期14年的蓝盔使命。
在长达14年的风雨历程中,19支建制维和部队和10 000多名官兵参与其中,赤条条地支持利比里亚的和平日,解释什么是“大国的责任”和“中国的形象”。
在战场废墟中接受战争经历
冯晓强是中国驻利维和部队的一名参谋。2012年11月,他首次踏上利比里亚土地。时至今日,他所目睹的混乱、可怜的示威和抗议以及人们的饥饿和虚弱仍然历历在目。“那时,我感到一种使命感。我想我真的必须为他们做得更多。”
2003年8月1日,一项联合国决议授权在利比里亚建立一支维和部队。8月18日,利比里亚各方签署了《全面和平协议》,9月1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509号决议,成立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正式开始推进维和行动。
在维持和平的早期,利比里亚充满了各种危险和挑战。早些时候去过利维的军官和士兵回忆说,14年的内战摧毁了这个国家的经济,其分裂令人震惊。在首都蒙罗维亚,到处都可以看到战争的痕迹,电线杆上布满弹孔,广告牌被筛选,到处都可以看到被抢劫的房屋和被炸的车辆。
2006年9月14日晚上7点左右,一个利比里亚政党的车队在邦加杀害一人后逃跑,引发当地骚乱。一些武装分子趁火打劫,破坏道路,砸抢过往车辆和行人。当时,我的油罐车正行驶在这一路段。中队长马指挥车队立即掉头,迅速撤至当地孟加拉国步兵营,确保人员和车辆的安全。
冯晓强曾多次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根据他的记忆,人们游行、砸车、烧轮胎,这在利比里亚经常发生。
政治不稳定是利比里亚贫困和混乱的一个重要原因。20世纪80年代末,利比里亚爆发内战,战斗持续到新世纪。该国的基础设施已被完全摧毁,经济和文化交流非常困难。道路修复已成为重建中最重要的任务。
2010年6月17日,中国工程兵部队接受了联利特派团的紧急任务,需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从绥德鲁市到科维镇的26公里公路建设,其中大部分修建在热带雨林中。内战期间,利比里亚的基础设施被彻底摧毁。几乎所有的道路都变成了红粘土路。旱季时灰尘遮住了阳光,雨季时泥土和水泛滥。路上的一个小水坑被暴雨冲了十几天,变成了一个大坑,卡车可能会抛锚。工程单位放弃休息,加班加点,按计划完成了任务。
据统计,自利维之行以来的13年中,中国工程师已经调查和修复了7500公里的道路,修建了69座桥梁。运输部队共行驶了1300万公里,化解了许多危险局势,如武装分子抢劫物资和威胁使用枪支,并运输了93万吨各种物资。医疗队接收了50,000多名病人进行治疗。回顾过去的维和经验,冯晓强感慨道:“中国士兵在利比亚的地位很高,而且他们做得很扎实。”
穿越火顶生活的希望
这场战争不仅让利比里亚千疮百孔,还摧毁了该国的卫生系统。疟疾、登革热和埃博拉,这些常见且持续的疾病,通常是维和部队的对手。
2014年春天,利比里亚爆发了一场严重的埃博拉疫情,导致数千人死亡。一些国家暂停了维和部队的轮换,甚至选择了撤军,而中国派往利比里亚的医疗队坚守阵地,帮助利比里亚有效控制疫情。参与救援工作的士兵回忆说,埃博拉疫情尤其困难。白天,气温超过30摄氏度。你应该穿完全封闭的防护服来执行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后,你应该单独观察它。形势非常严峻。长长的衣服、裤子、面具和眼镜,加上两层厚厚的橡胶手套,让迷彩服每天都被汗水湿透,变成厚厚的战斗靴
在那段时间里,中国士兵经常在路边看到因病突然死亡的人,这很令人难过。首都蒙罗维亚的营地距离农民市场只有几百米远,埃博拉患者最初是在那里被发现的。中国士兵每天都要经过重灾区,还负责掩埋埃博拉患者的遗体。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护士长陈海华接到首例传染病病例。凭借卓越的医疗技术,她成功完成了治疗,并处理了被污染的床单和被子,以防止细菌进一步传播。
通过疾病和烟雾,中国不仅为利比里亚捐赠了大量医疗用品,建立了埃博拉诊断和治疗中心,还向利比里亚派出了几支反埃及医疗队,抗击疫情。2014年11月下旬,由于我们工程部门的努力,利比里亚的埃博拉诊断和治疗中心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为100多张病床提供了良好的埃博拉患者隔离措施。
一个小细节充满温暖。在维和期间,中国的二级医院接到了紧急求助电话。一名大出血的当地病人情况危急。在危急情况下,维和士兵不顾可能的危险,自愿献血。经过测试,只有四名士兵的血型相同。他们赶到现场,用体温给这位未知的病人注射血液,挽救了一条生命。
在利比里亚作战的军官和士兵正在支持利比里亚人民一天。医疗队在完成救援任务的情况下,部署关键人员与外国分队医疗机构沟通协调,建立疫情通报和专业培训制度。在战争和流行病的情况下,运输部队确保了一支16 000人的维持和平部队全天待命。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它没有抱怨,认真完成了工作。
利比里亚总统约翰逊·瑟里夫赞扬了维持和平部队的工作。他在讲话中表示,他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抗击埃博拉病毒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和重要援助。面对埃博拉疫情对利比里亚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重大负面影响,中国及时提供了多批援助。它是世界上第一个派遣专机向利比里亚运送援助物资的国家,领导了国际社会的援助行动,为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明的维和赢得尊重和赞扬。
当第一批派往利比里亚的维和部队抵达利比里亚时,当地的各种医疗设施仍不完善。他们每周都去丛林部落免费诊所。道路艰难,毒蛇出现了。官兵们一手拿着竹竿,一手拿着药箱敲打地面,驱赶草丛中潜伏的毒蛇。当地部落成员见到他们时会热情欢迎他们。
自始至终,中国维和人员都继承了这种工作方式,竭尽全力为国家人民服务。塔皮塔医院是中国在2008年中非论坛上承诺援助非洲的八大项目之一。由于缺乏施工机械和工人,基本工程难以开工。在利比里亚的第八批维和人员被命令在危险的情况下走110公里,并采取灵活的行动方法。他们仅用了24天就成功完成了任务。项目建设周期提前了3个月。
在利比里亚,维和人员把这个地方视为他们的第二故乡,珍惜这里的人民。来自沈阳军区雷锋团的前维和人员来到利比里亚,在驻地的角落里建立了一个临时的雷锋纪念馆,誓言要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绥德鲁市的两个氯气储存罐因战争而无法管理,发生泄漏,迫使数万当地居民撤离家园。雷锋团维和官兵冲上去的危险,紧急处理氯坦克,深埋地下,以尽量减少可能的危害。
此外,他们还修复了靠近州政府的三条道路,分别命名为“平安路”、“人民路”和“民族路”,以方便当地人民的交通。闲暇时,他种植蔬菜,命名为“友谊花园”,并开展“播种和平,建设友谊花园”的活动,向当地人传授种植技术和饮食方法。第19维和工程兵大队政委王锁勇告诉我们,利比里亚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官兵的职责就是帮助他们过上稳定幸福的生活。
实践训练适应未来战场
国外维和到处都是“战场”,为中国军队探索实战训练提供了平台。在对埃及的战争中,冯晓强感受到了外国军队的作战优势。2014年底,一个国家派出3000多名士兵在三个西非国家帮助对抗埃及。在该国的军用运输机降落在蒙罗维亚机场后,部队迅速部署了他们的野战帐篷,并部署在现场。与中国维和部队对公路运输的依赖不同,中国军队充分发挥了空运输的优势。它依靠机场,使用“鱼鹰”运输机和“黑鹰”和“奇努克”等直升机,在0+向利比里亚各地运送反埃塞俄比亚物资,效率极高。
冯晓强坦言,与一些精通海外军事行动的外国军队相比,中国军队在实战中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建造和使用合成营地方面存在一定差距。
参加维和行动的教导旅团长王说:“要适应实战,必须打破思维障碍,建立强大的合成营指挥部,使每个营都有能力进行合成作战。”他主动带领旅官兵学习外军知识,建立了“网上蓝军”。通过在线对抗训练,他迫使陆军指挥官提高他们在机场的决策能力。
不仅如此,官兵们还发现,在外国军队中很少有第一线的水平推进和人工标图。研究立体几何,经纬度坐标正在向高空发展,平面地图也逐渐模糊。未来指挥所使用裸眼3D投影和虚拟现实增强技术,这已成为未来战争的标准指挥方法。一个工程队的副队长倪靖宇已经完成了几项道路维修任务,他说,回家后,我们可以从道路维修中感觉到,未来的军事任务不是二维的,而是三维的,甚至多维空。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和效率,不仅需要在战场环境中快速、直接有效地完成任务,还需要配合各种手段如警戒、0+运输等。
展望未来,地区战争仍然频繁,冲突仍在继续。中国军队仍然需要探索维和行动中的战斗方式,以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钱小虎、狄博文、杨俊峰)
《明星海外版》(05版,2017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