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9字,读完约3分钟
年9月4日,“设计界威尼斯双年展”光荣的第二届伦敦设计双年展在萨默塞特宫殿正式开幕。 “中国南京馆”给伦敦带来了特别的礼物——“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展览会。 这个展览会由南京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鲁安东策展获奖,获得了这次组委会破例的追加增设特别荣誉奖。 这也是伦敦设计双年展第一次颁发这个奖。
毕业于剑桥大学的鲁安东,是南京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land”工作室创始人,也是“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的发起人。
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南京长江大桥,无论在功能上还是意义上,都是新中国建设成果的象征。 那个时期,个体被无视,集体至高无上,洋溢着红色和热情。 但是,当时物资匮乏,技术落后,在严酷的环境中支撑巨大的工程几乎是困难的。 在苏联没有提供援助的情况下,在长江天险的阻断下,几乎依靠集体、热情,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南北交通大幅度改善。 现在再这么说,很多人觉得“政治”、“红色”、“宏大”这几个高频词汇在心里是无意识出现的……
但是,对于在南京长大,在英国学习,11年后最终回到南京工作的鲁安东来说,大桥更感兴趣。 “它诞生的意义不仅是交通和经济,越来越多的东西是它的象征。 那可能是中国唯一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历史纪念建筑物。 南京长江大桥是历史的,是现在的,是值得纪念的,是生活的,赋予了国家意义,也是每个人。 这里有潜力,成为非常有创造性的空间,成为每个人都能找到记忆感情共鸣的媒体。
两年前,鲁安东启动了“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推动学术研究进入公共行业。
作为专业的建筑学家,他研究大桥的设计史,努力收集了两年多关于大桥的所有记忆:当时建桥的技术,以及大桥上发生的故事,印刷了大桥形象的生活用品。 带领“land”员工进行大桥空间创新设计,将桥头堡内接近废弃的楼梯空间改造成垂直美术馆,在大桥公园内设置移动建筑,可以展示收集到的大桥记忆……
他将大桥的记忆计划推向越来越多的公共,作为志愿者,试图用民间的力量建造跨越时空的记忆之桥。 “我现在做的事件是,哪个“关联”能在现场发生,它能成为一个集体的记忆,理解别人的记忆,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
其实去年9月,吕教授试图使记忆计划走向世界,通过新的设计激活记忆和感情。 9月13日,美国纽约的新现代艺术博物馆将近几年收集的“大桥记忆”放在透明的箱子里,跨越时间和空间,与这个时尚之都链接在一起。
在这次伦敦双年展上,长17米的半透明时间廊道连接着三个感情房间。 这是这次“中国南京馆”展览会的主体部分,观众包括大桥装饰镜、杯子、日历等旧东西、大桥经典镜头的旧照片,以及7、80年代北京上海线上列车通过大桥时必播的“我要保护祖国大桥”等
伦敦的双年展主席,同时也是评委之一的约翰·索雷尔爵士,其《大桥记忆计划》的质量非常高,浪漫,感情丰富,思想深刻,是这次双年展中非常独特的作品。
如何向世界介绍中国的大桥,鲁教授从自己行动中可视化的记忆、故事、历史立场进行了解答。
今年是南京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五十周年。 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也与鲁教授取得了联系,于年9月15日至12月22日举办了“国家艺术基金年度传达交流宣传资助项目:大桥记忆——南京长江大桥主题艺术作品和史料巡展”。 这次展览会有望确立观众可视化的城市记忆,继续继承南京长江大桥背后出现的时代精神、记忆和感情。
资料来源:南京长江大桥记忆计划鲁安东南大学生招募小南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