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2字,读完约8分钟
以下复印件来源于城市进化论,作者程晓玲
城市进化论
寻找城市路径,暴露经济逻辑
7月4日,宁镇扬三市6位党政府“高层”齐聚南京,签署了涵盖创新大走廊、轨道交通建设、长江大保护、大数据通用等行业的5项协议。
这是宁镇扬一体化快速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当地媒体认为“三地融合突破力最大的一次”。
作为全国最早探索协同快速发展的区域之一,宁镇扬一体化已经经过了18年,曾经长三角被认为是除上海都市圈外,基础条件最好的区域。
在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建设部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快速发展计划》中,以宁镇扬为核心层的南京都市圈是“一核五周四带”中的“第一周”,南京更是长三角城市群唯一的特大都市。
图片来源:“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快速发展规划”
但是,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快速发展的重点向东转移,“后来者”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迅速崛起,宁镇扬一体化面临着边缘化和“落伍”的危机。
宁镇扬一体化,显然不是“只是说说而已”。
落后的危机
扬州位于南京的东北,镇江位于南京的正东,扬州与镇江隔江相望。 到目前为止,省会南京与两市毗邻居住,资源流动频繁,同城化具有天独厚的条件。
根据公开资料,这是宁镇扬党政联席会议的第二次召开。 上次追溯到去年11月。 当时审议通过的《宁镇扬一体化事业机制》正式明确了三市应该建立常态化事业机制。 其中,“宁镇扬党政联席会议”是最高规格。
据《扬州日报》报道,联席会议成立的初衷是加快宁镇扬一体化进程。 在很多人看来,宁镇扬一体化起得很早,但起得很晚。
南京在三个城市中稳定位于c位,最先提出这个理念的是扬州。 2002年,扬州首次提出了“宁镇扬同城化”构想。 2006年,“宁镇扬经济板块构建”作为全省战术正式写入江苏省第十届党大会报告。
之后,“积极推进南京都市圈和宁镇扬同城化建设”、“宁镇扬同城化”等提法相继出现在江苏各类重要文件中。 但到2010年,《宁镇扬同城化快速发展计划》正式出台,以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和要点跨境快速发展区域为突破口,确定了共建宁镇扬大都市区町村。
宁镇扬大部分市区整体空间结构照片来源:新华日报
现在计划期间是-年的“宁镇扬同城化快速发展计划”接近终局,三地提出的“成绩单”不清楚。
比如,计划一开始提出“城市间通勤时间30分钟”已经过去6年了,现在的宁镇扬依然努力形成30分钟的“通勤圈”“生活圈”,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
另外,北沿江高铁、宁镇宁扬同城化通勤性高速轨道交通建设滞后,三市机场、港口建设运营依然各自独立快速发展,疏运系统缺乏相互连接,机制上缺乏相互合作,利益上存在相互竞争
到6年前制定的“小目标”年,基本上建成了具有强大活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大都市,今天的宁镇扬有明显的差距。
从全国范围来看,城市抱团的迅速发展已经大势所趋,城市结构面临着新的洗牌。 立足长三角,与苏锡常、杭绍甬等地区相比,宁镇扬无论在一体化程度上还是全省经济总量上都处于劣势。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照片来源:南京发布
因此,三市如何加强合作,增强合作能力尤为紧迫。
有放箭的东西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章寿荣指出,都市圈快速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交通短缺连通、产业同质竞争、市场分割、公共服务和生态等方面的共同建设共享负担机制不健全。
这在宁镇扬一体化过程中表现得特别明显。
据说“协同发展迅速,交通先行”,扬州和南京之间有车通行,至今没有g字头高速铁路。
产业方面,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计划事务所已经写了如下。
宁镇扬三市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超过0.9,推测与gdp的相关性为负向。 三市不仅在石油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等以前流传的支柱型产业存在同质化现象,在新兴产业如新材料、智能电网等行业也有竞争。
由此可见,三市此次达成的合作成果可以说是“放箭”。
南京图像来源:摄影网
宁镇扬三方签署的五项协议中,有两项关于交通互联的。 即“南京江北地区起仪征轨道交通研究合作协议”“宁扬城际共同建设补充协议”是宁扬双方共同建设的范畴。
根据公开新闻,宁扬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是江苏省内第一条江城际轨道交通路线,项目完成后,“成为南京到扬州通勤化水平最高的交通方法,有望直接连接南京轨道交通互联网”。 这显然大大拉近了两地的时空距离。
宁镇建设g312产业创新走廊的框架协定在所有协议中名列前茅。
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联席会议上提出,目前要推进宁镇扬一体化全面高速化,走在前列要着力“五件大事”。 其一,“以g312创新走廊为突破口,通过市场化机制推进创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南京仙林大学城、麒麟科创园与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城的融合连接,建设地区优质快速发展的创新策源地”
近年来,由于地域等空间限制,南京作为全国科学教育的“精英生”的特征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数据显示,南京双一流大学的数量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国第三,但高新技术公司的数量等指标不及武汉、成都等中西部城市。
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认为,这种科创走廊的合作方法比中心城市虹吸周围的快速发展模式更有利于区域协调的快速发展。
宁镇共同建设的约50公里创新产业走廊,将科技成果产业化空间开拓在科技创造中心周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南京“有技术、无成果”的不自然。
“山”隆起
「
南京这个“峰”越高,必然把周边的“斜面”拉得越高。
”。
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的这句话,以对核心城市周边地区的辐射推进作用为形象。
宁镇扬一体化,省会南京无疑是牵引的“哥哥”。 但是,迄今为止南京在省内的“号召力”是恶毒的。
根据解体分析,宁镇扬三市产业发展迅速,因此产业对接不频繁,反而南京与安徽滁州、巢湖合作较多。 扬州、镇江离南京更近,但就经济魅力而言,苏锡显然更有魅力。
从综合实力来看,全年gdp排名全国第11位的南京不弱。 但从首位来看,在年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南京的首位仅位于倒数第二,高于山东省会济南,被称为“大省小省会”。 更早以前,南京被指定为中央巡视节目,“省会城市的作用发挥不足”。
图片来源:赛迪顾问
南京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张京祥分析,在过去十年中,随着交通网络、新闻经济等的迅速发展,环杭州湾地区迅速提高,以南京为中心的长三角西翼面临着边缘化的挑战。 而且,合肥都市圈迅速崛起,对南京产生了很大的抑制效果。
因此,近年来江苏省多次强调提高省会城市的首位。 年发表的《支持南京省城市功能和提高中心城市首位的意见》中,两个核心措施指南京省内交通枢纽功能不强和管辖区域腹地不足的“硬伤”。
一是构建米字型高速铁路网,以南京为核心建设省内1.5小时城市通勤圈,建设南京作为仅次于长三角的核心交通枢纽。
二是在文容、溧阳、仪征等相邻地区设立特别合作区,扩大南京市快速发展空间。
在这次联席会议召开的3天前,“南京紫东地区概念设计”曝光,确定将紫东确立为南京融入长三角的门户地带、宁镇扬同城化核心区。
紫东地区形象图片来源:南京发布
“紫东地区”是指南京市紫金山东地区,涉及玄武、秦淮、栖霞、江宁四区,总面积75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3万。
一种观点认为,紫东地区与文容、溧阳、仪征三个特别合作区直接接壤,由东部崛起推进紫东,联动更广的特别合作区范围是南京规划曲线的“扩大”之路。
正如章寿荣所说,宁镇扬都市圈一体化,关键是要提高南京的脖子位置,发挥作为一个个中心城市的领导作用和辐射作用。 结果,“山”不耸立,周边的“斜面”想气势汹汹地站起来就成了空谈。
资料来源:城市进化论,文案|程晓玲
注:此公众号的转载副本仅供共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如果您有版权问题,请在后台联系许可证
或者协商合作,在版权法规定的第一时间为客户妥善解决。
—————。
原标题:“南京东,曲线“扩展”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