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1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哈尔滨4月21日电问:为什么一个人在医院里超过35人?——哈尔滨市两所医院COVID-19肺炎传染源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强勇、闫瑞
在医院期间,35人被一个人感染,他们被送入普通多人病房。受感染的对象包括医务人员...最近,在黑龙江发生的一例确诊的COVID-19肺炎患者感染多人的病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黑龙江省已启动相关调查和问责,并采取措施堵塞防控漏洞。
一人在住院期间直接或间接感染了35人
陈某,87岁,住在哈尔滨道外区,是一个最近诊断出的COVID-19肺炎患者。4月17日,哈尔滨市应对19日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下发通知,紧急寻找4月2日至4月9日穿越陈某的人员。据报道,截至4月19日,陈某已有35人被一人直接或间接感染。
4月2日,陈某因头痛在儿子的陪同下乘坐私家车前往哈尔滨第二医院。医生诊断出中风,并安排住院治疗。6日,陈某被转移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4月10日,陈某被诊断患有COVID-19肺炎。
据了解,陈某因晚餐感染了COVID-19肺炎。哈尔滨市疾控中心调查发现,3月29日,陈某与他的家人和儿子的朋友共进晚餐。4月9日,儿子的朋友郭被确诊为COVID-19肺炎,之后和他的两个儿子相继被确诊。
从那以后,陈某形成的感染链通过两家医院迅速传播。
4月2日,陈某住进了哈尔滨第二医院。截至4月19日,与他在同一病房的24名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相继被诊断为COVID-19肺炎,其中包括一名医生和两名护士。被感染的哈尔滨市第二医院的李医生是同一病房的主治医生;刘护士曾将转到ct室检查。
4月6日,由于发烧,陈某被家人叫了120救护车,转移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一天,陈某住进了一个有8个房间的呼吸内科病房。目前,来自陈某同一病房的11名患者及其家人和保姆被诊断患有COVID-19肺炎。
为什么相关医院和环节保护不力?
自疫情爆发以来,黑龙江省已下发了多份预防医院感染的相关文件。然而,从入院到最终诊断,陈某在许多环节都未能起到保护作用,一层层倒了下去。
4月2日至6日,陈某在哈尔滨市第二医院住院期间出现发热症状,但医院未检测到核酸。
一位医院内部人士表示,黑龙江省在4月14日发布了一份文件,规定所有住院病人和随行人员都要进行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否则不允许住院和转院。然而,在此之前,核酸检测对住院病人并不是强制性的。相关医务人员的疫情防控意识不强,导致疏漏。
4月6日,陈某被转到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疫情可能在转移过程中被发现,但这一机会再次被忽视。
据医院内部调查组的一名成员称,接待医生询问了陈某的身体状况、流行病学史、接触史和晚餐。医生注意到120名运输人员没有穿防护服,因此判断陈某不是COVID-19的肺炎确诊病例。在微信上与其他医生沟通后,他诊断陈某为坠入肺炎,排除了患COVID-19肺炎的可能性,并且没有要求他进行核酸检测。
该人士称:“相关医生精神瘫痪,过于自信,继续错失良机。”
同一天,陈某在呼吸内科住院。一位消息灵通的医生说呼吸内科医生应该检查病人。然而,在安排病房时,相关医生很幸运地认为“前面有几个通道,所以不要担心。”因此,陈某被安排在一个有8个房间的病房,而不是一个单间进行短期隔离观察。
此外,病房管理也存在不足。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彭表示,一些相关的规章制度还没有实施。例如,“一个病人,一个同伴,一个证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陈某有三名护卫,护卫证上没有照片和芯片,不能起到识别的作用。调查证实,陪护人员的无序流动也是医院感染加重的原因之一。
深刻吸取教训,堵塞各种漏洞
记者了解到,目前,陈某正在黑龙江省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哈尔滨市已对所有35名医院交叉感染患者采取隔离治疗措施。
目前,黑龙江省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跟踪的方式扩大了调查范围。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在追踪的密切接触者时发现,辽宁籍的张(音译)于4月初陪同其父前往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疾病控制部门通知了张本人,建议他进行核酸检测,然后张被确诊。
4月17日,黑龙江省纪委监察局下发通知,对哈尔滨市副市长、哈尔滨医科大学副校长傅、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院长徐勇等18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进行问责。其中,被记大过,傅被党内警告、政事记过,徐勇被开除党籍、行政处分。
这种感染也为其他地区敲响了警钟。防疫部门负责人表示,医疗机构要抓紧建立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适应的诊疗秩序,守住“医院大门”,加强全体员工的医院意识培训,对不同感染风险科室实行分级动态管理,加强发热门诊等重点科室的医院意识专业力量。此外,促进分级诊疗和网上咨询的有效实施,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分散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