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13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上海7月6日电(记者李荣)目前,在上海郊区金山,每月5日是“长期治水行动日”。在最近的“行动日”,金山区第一任首席河长、区委书记赵卫星率先视察了河道,并现场“询问”了脉搏。这里的河流长度系统试图实现“输入和输出”,在整个过程中实时记录检查情况。
在上海郊区金山的河道巡查现场,可以看到每个河道主管都会自觉地拿起手机,打开手机桌面上的“河道主管应用”,实时记录巡查情况。在河道巡查过程中,河道主管如发现河流污染、水葫芦蔓延、周边环境恶劣等问题,立即成为“治水啄木鸟”,并拍照上传到信息平台,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实施整治。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河长留下了一个有效的“河巡足迹”,以便及时了解河况并尽快处理。
金山区水务局局长赵云表示,在“出牌留痕”的基础上,建立河流长期用水参与制度,申报水资源控制目标,制定“一河一策”,都需要河流负责人的参与;为了评估产量,河流负责人有必要应用和实施“河流长期水控制”。
上海郊区金山也在全市范围内启动了“上书河长”制度,每周向各级河长发送河道整治和长效管理信息,让河长更直观地了解分管河道的总体情况,督促河长履行职责;对河流进行实时视频监控,已经分发了665个点,覆盖了城镇和村庄一级的571条主要河流;创新性地实施“长河道、长问题点”机制,采用“大包围、小分割”的手段推进河道问题,确保河道长度体系从“有名”到“实”,从“充分建立”到“充分有效”。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