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12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北京12月1日电:此次抽查的10多个新厕所没有使用农村厕所。你能“为改变而改变”吗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程式华、孙青青、吴慧珍
近日,记者跟踪了解了国务院安徽、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检查组,发现一些已整治的乡镇厕所使用不方便,不能使用,厕所闲置时间长,成为“摆设”。厕所革命中的“为改变而改变”、“改变一次”等问题亟待解决。
随机选择了10多个家庭,但没有一个被使用
“感谢政府修理了我们的厕所,但好事做得不好。”安徽省肥东县石塘镇社区居民刘说。去年,政府为村民修建了新厕所,并在房子后面修建了化粪池;然而,新厕所建成后,他再也没有用过一次。
日前,记者跟随第九检查组随机走访了肥东县,随机抽取了石塘镇洪光社区去年完成厕所改造的10多名农民,发现没有一个厕所正常使用。
一些村民报告说,新厕所没有连接自来水,每次他们去厕所,他们都要用勺子洗,这使得很难清洁凳子,这使得它非常麻烦。
面对检查组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乡镇干部最初表示不知道。检查组又带着乡镇干部到村里进行了抽查。一些被连续随机挑选的农民仍然没有任何正常使用的新厕所。
检查小组发现,在10多个村民家中,每个厕所都存在质量问题,其中一些厕所被粪便出口损坏,一些厕所因三个粪便格栅之间的隔板而变形,其中最常见的是粪便格栅中的水和漏入化粪池的雨水。
检查小组还发现,洪光社区没有建立卫生厕所管理和保护机制,大量化粪池检查口被水泥封闭,需要用锤子敲碎混凝土,普通家庭日常使用时很难打开。同时,这也表明化粪池自建成以来从未被清理过。
记者从肥东县委、县政府了解到,今年上半年,肥东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改厕工作,发现约20%的改厕户存在闲置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要求整改。对于检查组在暗访中发现的问题,肥东县表示将认真分析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和整改。
“厕所改造是按上述要求进行的,处理过去是合适的。”
第十一次检查小组走访了河南省开封市香福区、通许县、尉氏县等地,发现一些地方厕所改造缺乏科学指导,人员缺乏相关资质,导致新改造厕所存在工程质量问题。
尉氏县庄头镇王集村的王小江厕所今年进行了翻新,但三格式的熏黑粪桶已被挖出,丢弃在村头的荒地上。水泥化粪池是在他家里重建的。王小贱的妻子告诉视察队说,厕所更换后没多久,设施就出了问题,但没有人照管,所以厕所被拆除并重建。
祥福区陈柳镇二里寨村党支部书记霍传群表示,今年春节期间,该村开始改厕,已完成约100户。今年,一场大雨导致许多化粪池埋在地下后,改变厕所漂浮,约40至50个家庭。村民们说,粪桶雨后漂浮的原因是因为安装不专业——负责安装的村民被村委会找到了。
在通许县大岗里乡小岗郭村郭的家里,检查组发现,他家装修后的卫生间凹凸不平,地基不牢固,人站在便池上摇晃;此外,冲水压力装置的压力太小,而且冲水是一种装饰,所以便池容易堵塞,必须用棍子捅。
检查组立即来到通许县大港李湘镇政府,了解当地农民厕所改造的具体情况。负责人向检查组提供的厕所改善住户总数为735户。然而,在核查过程中,视察队发现,电脑账户上显示的厕所改造住户总数为326户,纸质材料不到100件。经过几名当地政府工作人员的反复检查,很难解释厕所更换的次数。在提供给检查组的村民厕所改造登记表中,除了前几份外,大部分都只是封面上的简单信息,而且都是空·怀特的。
针对一些农民厕所存在的质量问题,一些村干部告诉检查组,厕所改造是上面要求的,过去处理是合适的;对于贫困家庭来说,“六改一增”,换厕所就足够了。
检查组还发现,在一些农村地区,厕所改造进展迅速,但由于使用成本高,厕所改造已成为群众的一大烦恼。
王集村村委会旁边的一户人家挖出了粪桶,并将其丢弃。一些村民告诉检查组,村里很多人都把它挖了出来,因为一次抽粪要30元,而她的家人一个月抽三次;与干式厕所相比,它既费钱又麻烦。
加强质量监督防止“不使用就建”
“建而不用的现象不仅发生在安徽,在其他许多省份也是如此。”第九检查组的厕所改造技术专家说,他曾作为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厕所改造技术服务组的成员,去过山东、甘肃、河南、天津等省,发现“不建不用”的问题很普遍。这个问题能否解决,直接关系到农村厕所革命的成败。
对于河南省检查过程中发现的新厕所不到位等问题,第十一次检查组认为有必要对改造后的农村厕所进行逐户调查,并认真检查和整改。同时,在了解农民实际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分类政策,进行精细化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保质保量,满足群众需求。
检查组建议,更换厕所不应仅仅作为政府的一项单向任务来推广。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不应该强加强制命令。如果他们愿意改变,他们就不会改变。同时,要加强质量监督,建立从产品和设备质量到施工质量的严格质量控制机制,建立采购、监督和验收的全过程控制体系,确保新装修的厕所使用方便、工作方便。在改造的同时,也要注意探索后期维护的长效机制,真正解决“不建不用”的问题。
许多农村基层干部认为,厕所改革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采取适当的厕所改革模式,防止照搬照抄,搞“一刀切”。
[我要纠正错误]责任编辑:齐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