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87字,读完约11分钟
炎热的地区,远处的炮声,简易的板店,飘扬的五星红旗……回到广州一个多月后,王育庆在黎巴嫩的医疗营地做梦,在梦里,他依然在拯救当地的伤员。 王育庆是南部战区总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中医,也是中国第17届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分队(以下简称“医疗分队”) 30名维和医生之一 这是广东省第一次建设外派维和医疗队 年5月15日至年5月31日,医疗队在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以下简称“盟军”)东区的中国医院营地度过了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在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广东的“头盔卫士”面对生死,遇到了很多惊讶的瞬间。 海外有名的中国医生不能手术吗? 他们扭转了盟军偏见黎巴嫩和以色列长期以来的摩擦 1978年3月,联合国安理会首次向黎巴嫩派遣了联合国临时维和部队 2006年7月,黎以冲突加剧,联合国扩大了联黎部队的任务许可,为了维持黎巴嫩南部地区的安全而增加了兵力部署 2007年2月,我国向黎巴嫩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了前60人的维和医疗队,此后11年没有中断过 新军队改革开始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得知我国正在组建第17届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队,医院主动要求战斗,申请参加维和任务 年春天,医院的申请被批准了 医院立即抽出神经外科、整形外科、皮肤科、内科、急救科等科的医生,与其他部门的业务骨干一起组成了政治过硬、军事素质过硬、医疗技术过硬的30人医疗队。 最初,维和医疗队没有考虑王育庆 他是康复医学科的中医,维和部队是可以进一步解决应急措施的医生 王育庆连夜写了一千字的《请战书》 他认为在广东这个中医药大省成立的维和医疗队中,中医医生需要展示自己的价值 最终,王育庆如愿以偿地排队 年5月15日,医疗队发誓前往地中海东岸的黎巴嫩 维和部队队长罗茂华和医疗队副队长张鹏在军旗下立了军令状。 “圆满完成维和任务,把队员们平安归来! ”。 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为17家医院,其中15家医院是出兵国所属的I级医院,设在各出兵国阵地内。 另外两家是急救能力更高的I+级医院,中国医院就是其中之一 中国医院位于戈兰高地,靠近黎以境,承担着盟军东区军事和民事人员的日常医疗保障、应急医疗救援和接送伤员等任务,也为当地人民提供有力的人道主义医疗援助 我刚到黎巴嫩,广东维和医生们在当地不受欢迎 当时,盟军卫生部门对中国医院的印象只有“向后方输送伤员,很少进行手术”,官兵们认为“欧美的医生水平比亚洲的医生好”。 盟军东区的伤员跳过中国医院,绕过50公里到100公里去西区克拉克总部的联合医院。 为了扭转盟军对中国医院的偏见,广东维和医生们齐心协力 医疗设备陈旧,维和人员们开始自主创新。 医务人员的信息表现有障碍,他们开始恶补英语。 有些医生自学阿拉伯语,以期与患者更好地表达信息。 门诊空间狭窄,他们布置得很谨慎,使患者就诊时更舒适 医疗队的过硬技术很快使盟军士兵吃惊 一天,联黎部队在排雷现场给中国医院打了紧急电话,排雷作业官兵不小心被地雷死伤,I级医院无法救治,被紧急送往中国医院 受伤者左手各手指开放性骨折,手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腱神经损伤和露出,手上残留大量金属圆顶 以往,这么多复杂的手术必须送到iii级以上的医院 面对这项艰巨的任务,医疗分队队员、南部战地总医院原157分院骨科医生徐凯主刀、队员欧阳青、俞庆华合作,经过数小时的手术,保护了重伤者的生命和肢体。 医疗队带走的中医技术在黎巴嫩营地很受欢迎 中国历来接受特色中医疗法,比较有效地治疗外军急性肌肉损伤、慢性肌肉疲劳损伤、各种颈、肩、腰腿痛等训练伤。 王育庆带走的中医火盆、针刀很有用。 联合医院有印度士兵患有偏头痛,多年吃止痛药也没有什么改善 怀着试试的心情,他专门来中国医院要求中医治疗,但没想到扎了几次针后,头痛好了 中国医生的高超技术在当地是一传十、十传百,许多盟军西区出兵国舍离得很近,来中国医院求医。 联黎医院还邀请王育庆每两周巡诊一次 一个外国将士两脚长了刺骨,经常疼痛 王育庆巡视时,他怀疑地来求诊,但让王育庆只治疗了一只脚 但是很快,他感到脚痛明显好转,两周后王育庆再次来看病,他自己开车去中国医院看病。 除了盟军,营地附近的居民和难民也经常来中国医院寻求中医治疗 王育庆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了20名患者,之后不得不取“限制号” 近年来,由于医疗队的不懈努力,中国医院的手术量和住院量达到了近8年来的最高水平。 被问及生死的武装团体枪管朝车辆臂章五星红旗救了他们一年5月,广东维和医生们来到戈兰高地,黎巴嫩局势比较稳定,但在这一年驻扎期间,医疗营地上空仍有战斗机经过,轰鸣声逼近 医疗队的成员们突然从和平平静的祖国踏上这片战火纷飞的土地,暂时难以适应 在出征前的集中训练中,时隔数年,与南部战地总医院神经外科医生公方提起了枪 作为军医于28年前入伍,毕业于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后,成为军医 在这次集训中,他的手枪和步枪总环数排名第一 平时穿着“白衣”,现在身着“绿迷彩”,入伍时的热血再次浮现在公众和心中。 他知道,配枪意味着在战区,安全和危险的转换可能介于一念之间。 年11月,有必要和政府方面诊断击中头部的士兵,移送到后方有ct设备的医院进行检查 他和队员袁家乐很快就把伤员带到了救护车上 不,救护车被导航带走了陌生的小路,下了规定的路线,不再受到维和部队的武装保护。 救护车开到小村庄时,当地的民间武装团体把车停下,用枪管对着车辆 公方和心提高了声音,我知道只有在这个时候表现出冷静和友好性,才能有生存的机会。 公方和袁家乐向对方展示了用英语运送伤员的意图,同时表示没有武器 看到红十字和五星红旗的臂章,民间武装队员保持警戒,语气也很好 最终,这支民间武装部队派遣救护车离开了村庄 你没有度过死亡瞬间的危险吗? 抚摸着公方和五星红旗的臂章,差点哭了。 “这个时候,我衷心为祖国感到骄傲 “王育庆也在黎巴嫩遇到过令人吃惊的瞬间 在医疗营地附近的山区,道路凹凸不平,行驶非常颠簸,车辆容易发生故障 王育庆经常出去讲课和转诊,遇到很多事故 某次出去巡回诊疗时,王育庆乘坐的车辆刹车片突然出了故障,司机的脸色瞬间变白了 如果撞到对面的车和旁边山石,后果难以想象 司机放慢油门,控制车辆驶向平坦的地方,幸好车辆慢慢停下来了 其他队员及时赶到救援,终于脱离了危险 王育庆还遇到了汽车前罩冒烟、车轮爆胎等突发情况,这一切都没有吓到他。 “军人穿着军服,就是有牺牲。 我不怕风险,只有家人担心。 “这些事件,王育庆和公爵都不敢告诉家人 在地雷很多的这片土地上,也有将自己的生命永远留给异国的维和人员 年4月,农历清明,广东维和医疗分队的医生们和中国维和军队的医生们一起,拿着家乡的酒、新鲜水果、绿松毛、白花,来到杜照宇烈士的牺牲地纪念碑前,用中国以前传来的方法表达了对战友的思念。 2006年7月25日,以色列空军袭击黎巴嫩希亚姆联合国军事注意员哨所,中国维和军杜照宇和其他三名联合国注意员不幸遇难 13年过去了,当时的军事注意哨所只剩下残垣断壁,周围的荒草杂生只有纪念碑高高地站着。 据统计,自1990年参加维和行动以来,中国有13名军人死于维和行动 珍惜和平中国的孩子们学习中的战地孩子在炮火中避难了一年,医疗队的成员们为了国家抛弃了自己的小房子,忠实地完成了维持和平的使命,播下了广东维和医生的巨大爱。 维和医生徐凯最难忘的是叙利亚难民穆罕默德给他写的感谢信。 当时穆罕默德被野狼咬伤,送往中国医疗队营地时,左腿讽刺严重撕裂,必须立即清创,接种狂犬病疫苗,然后缝合创面。 徐凯消毒他的伤口时,穆罕默德发现对常见消毒剂碘伏过敏,耐心用生理盐水和高渗盐水慢慢解决了他的伤口。 为了使伤口变长使肉缝合,穆罕默德需要多吃肉类,多喝牛奶 徐凯知道穆罕默德在战争中漂流到黎巴嫩成为难民,连家人和水果肚子都不能保障。 穆罕默德下次来换药时,徐凯拿出了自己节约的粮食面包、牛奶、蜂蜜和水果 这样简单的食物使穆罕默德突然充满了泪水 一个月后,穆罕默德的伤口吻合,还接种了狂犬病疫苗 他给中国医生发了手写感谢信,在信纸上画了爱。 “我想把世界上所有的赞扬和感谢发给你们。 织丝般的小雨,姹紫嫣红的花,像馥郁般的香味。 什么语言,什么文案,什么意思,在你们为我做的崇高和伟大面前,微不足道……”广东维和医生们去营地附近的村庄、学校进行体检的义诊、急救训练,给孩子们提供文具和学习用品 “中国朋友来了! ”学校的孩子们已经认识了五星红旗臂章,见到了中国医生,他们高兴地笑了 医疗队给孩子们上急救训练课,给他们送了一个小急救包 家乡的战火随时都有可能复发,急救知识对这些战地孩子来说是救命的锦囊。 因为这些孩子学习特别认真。 看到他们想知道的眼神,我经常想起公爵和在家准备“小晋升之初”的女儿 同龄,祖国的孩子可以安心学习,但战地的孩子在炮火中避难 “来这里,更好地理解和平的重要性 ”说了公方 维和这一年,30名医疗队员成为了彼此的家人 除夕,他们打开灯,贴上窗花,在门廊上挂着“欢度春节”的横幅,阵营中火红的灯笼营造了庆祝的气氛 放射室技师李小荣擅长书法,他竖起长桌子铺上红纸,为来问诊的外国人送去了“福”字。 这里的春节没有烟花和爆竹,只有巡逻装甲车的轰鸣和远处理发的枪声。 新年钟声一响,卫星电视就播放了央视春晚“难忘的今晚”的歌声,与祖国和家人相隔6个小时的时差,很多维和人员都睁红了眼睛 维和人员、南部战地总医院皮肤科医生王荣在妻子的录像中庆祝新年,但放下手机后,偷偷流下了眼泪 出征前,他担心在战地会遇到风险,妻子彭园媛多次出发前领取结婚证书,说:“请放心去。 不管这一年发生什么,我都会等你一辈子。 “不久前,彭园媛在机场等待凯旋的王荣,两人含泪拥抱。 后来,他们在湖南老家,弥补了晚一年的婚礼 【数读】广东维和医生的《成绩单》于2003年4月,中国从沈阳战区向刚果民主共和国维和任务区派遣了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 这是中国派遣的第一个维和医疗队 2007年2月,我国向黎巴嫩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了前60名维和医疗队,此后没有中断 年5月,中国派遣了第17届黎巴嫩维和部队医疗队,由在南部战地总医院调动的30名医生组成。 这也是广东省首次成立建设外派维和医疗队 维和这一年,广东医生为来自盟军43个国家的10000名维和官兵、国际和当地员工提供了国防保障、卫生防疫、医疗急救和医疗后送任务 医疗队累计伤员超过6000人,解决危重症78人,审查处方2591张,累计捐赠了5万多名药品、急救包、文具等人道主义援助物质 在一年的任务期间,广东省派遣的维和医疗队得到了盟军司令官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了连续两名战地司令官的表彰信 去年11月,当时的东战地司令官约瑟夫·路易斯给中国医疗队寄去了表彰信。 “你们是专业团结的医疗队,你们在任务地区的出色表现和卓越成果,是给盟军和黎巴嫩人民最好的礼物。 今年5月,当时的东战地司令官安东尼奥准将颁发的奖状上写道:“我们得到中国医疗工作者的必要支持,他们也能感受到以世界和平为自己任务的共同目标,我感到骄傲。 目前,中国第十八支黎巴嫩维和部队收到了光荣的接力棒,正在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 资料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