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8字,读完约5分钟
图为浙江青田风光。(信息图片)
据《星报》中文版最近报道,由浙江青田县政府开放的侨乡进口商品城已成为最受海外华人欢迎的项目,过去两年总销售额超过7亿元。随着“浙商归来”的提议,越来越多的海外华商回到海外侨乡青田创业。青田不是一个例子。近年来,中国的老侨乡在各方面都呈现出新的氛围。
侨乡新景观
在浙江青田,一个古老的侨乡,瓯江河畔的路上有许多大陆咖啡馆。无事可做的时候,青田人已经习惯了和朋友们在舒适的咖啡店里放松,一边欣赏窗外的青山绿水,一边品尝正宗的欧洲咖啡。
与改革开放前不同的是,青田,一个古老的侨乡,呈现出新的面貌。根据中国青田网络,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从青田到丽水、金华和温州几乎没有汽车。只有少数几条高速公路。金利温公路是唯一的主要公路,其余大部分是坑坑洼洼的砾石路,汽车经过时尘土飞扬。如今,青田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和省道四通八达。走在青田县,人们不禁好奇,在一个小县城里,大街小巷都是各种各样的豪华车。青田侨联主席叶一青说:“青田县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旧城改造还是新区开发,如新世纪、欧洲城、青田大厦、万洁楼、滨江国际等建筑,90%都是100米高的高层建筑。”
仍然有许多老华侨村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暨南大学研究员张迎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江门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曾经是一个广阔的农村住宅区。民国时期的建筑主要是碉楼、骑楼和外国小洋楼。老一代海外华人也喜欢回到家乡盖房子,通常被称为海外华人的房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门的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现代建筑拔地而起,高楼林立。考虑到城市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海外华人大多在家乡附近的城市买房。然而,农村的老房子不再有人居住,只有在祭祖的时候才会回来。“住在城里,祭祖在家乡”的新形式生动地反映了侨乡江门的变化。
海外华人的新面孔
过去,来自老侨乡的第一代华侨主要在海外从事厨师、美发师和裁缝等体力劳动。近年来,以海外专业人士为主的新一代海外华人逐渐出现。据浙江省华侨调查,他们分布在电子、医疗保健、文化教育、能源、金融、航天等多个领域,并不断融入东道国的主流社会。对于新一代海外华人的职业转变,张迎龙解释道:“过去,江门的一些老海外华人除了从事餐饮等行业的体力劳动外,别无选择。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奋斗,他们为第二代华侨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在海外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白领、专业技术人员等。这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1980年以前,青田有大约5000名华侨,主要从事餐饮业和服装加工业。目前,青田有华侨33万人,其中约8万人从事经济业务和企业管理相关职业。”
此外,张迎龙还指出,海外华人与老侨乡之间的个人纽带已经逐渐弱化。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海外华人与中国隔绝多年,他们回到家乡探亲。几年后,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逐渐平息,关系也不像那时那么密切了。此外,大多数在改革开放前出国的老华侨现在都很老了,在家乡也没有什么亲戚,所以他们很少与老侨乡联系。第二代和第三代华侨与老侨乡的联系更少。这是一个在新的侨乡不会发生的问题。然而,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私人之间的联系有所减弱,但政府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却大大增加了。
侨务工作的新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侨乡的侨务办公室和侨联在服务华侨的形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仅在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方面为海外华人提供关怀和帮助,而且还把他们拉进海外华人的故里,一起工作,分享中国梦。
据中国侨联介绍,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著名侨乡,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导区”,惠及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约800万华侨。侨乡汕头正在全力推进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未来,汕头将再次成为发展华侨经济、加强华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先行者”。江门的“华侨梦园”致力于成为新一代华侨回国创业创新的首选,成为政府“造福华侨”、“寻根创业、实现梦想”的“温馨家园”。
在各种政策的推动下,老侨乡掀起了一股华侨回国创业的热潮。海外华人不再满足于捐钱捐物给老侨乡,而是开始承担牵线搭桥的责任,促进老侨乡的发展。
出生在广东汕头的新加坡华人黄亮创办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公司致力于向中国用户分享东南亚旅游资源和新加坡教育资源,促进双方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谈到在广东创业,黄亮说:“东南亚市场非常小,中国的互联网发展非常快,所以我一直想在国内创业。那时,我的朋友鼓励我和他一起回中国创业。当我回到广东考察时,我发现这个老侨乡确实对创业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另一个机会是我在广东天河公园遇到广州市委书记。他知道我将从新加坡回到广东创业,并表示支持。所以我下定决心。”黄亮说,在新加坡,他周围的许多朋友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回到家乡创业,与老侨乡共同发展。(杨宁曲亭阁)
《明星海外版》(2017年4月28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