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9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成都5月10日电由中国国家减灾专家委员会和四川省减灾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九届全国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10日在成都举行。会议期间,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围绕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成果、防灾减灾实践等进行了讨论。

5月10日,第九届全国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和灾害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论坛重点关注汶川地震十年、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应用与产业发展、科普宣传教育等议题。中国新闻社总编辑刘

“灾后重建绝不是简单的重复。汶川地震灾区在过去十年取得的成就足以表明,通过构建再开发模式,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建设。”中国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北师大常务副校长石表示,四川通过整合绿色发展理念,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灾害应对体系和防灾减灾规划。

十年来,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的经济和社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2017年,39个重灾县的区域总产值达到6827亿元(人民币,下同),是地震前的3.2倍。灾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278元和14092元,是地震前的2.8倍和3.7倍。

石指出,汶川地震灾区抓住对口支援重建的机遇,引进新科技,把科学发展与恢复重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危机转化为机遇、危机上升的科学发展道路。今后,四川还应加大减灾科技投入,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中国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山常春表示,汶川地震后,中国防灾减灾工作与时俱进,完成了从全国救灾向全国减灾的转变,完成了从单灾向综合减灾的转变,提高了国际合作和应急资源整体协调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汶川地震后的救灾重建创造了中国全面、高速、跨越式发展的奇迹。但是,由于灾害种类和部门的划分,也存在着信息分割、社会力量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等不足。国家应急管理部门的成立将结束长期以来限制综合防灾、减灾和救灾的传统灾害种类划分和管理模式。

“除了提高应急减灾救灾能力,监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保障能力也得到全面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崔鹏建议,今后可以把流域作为一个整体,从灾害的全过程出发,构建一个全面的防灾减灾机制和模型,提高减灾效率。(何)

来源:零度新闻网

标题:专家感受“汶川答案”脉搏: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地址:http://www.0ccn.com//flbxw/2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