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89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贵阳12月9日电(记者罗飞)在冬季,在平均海拔2200米的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尽管天气寒冷,五里岗街的蔬菜基地仍是一片炎热的劳动景象,许多村民正在基地里工作。
一大早,杨兆迈,一个贫穷的家庭,来到基地采摘蔬菜。我看到她熟练地从地上捡起豌豆尖,仔细梳理嫩叶,然后把它们放进篮子里。当记者看到她时,她已经工作了将近一个小时,挑了一个大篮子。
“在基地里,他们都是亲力亲为。最近几个月,只要家里没有东西,几乎每天都有工作。每天的基本工资是80元,钱是根据挑选多少件来计算的。一天最多只能赚150元。”杨兆迈高兴地说,在这段时间里,家里所有的庄稼都被收割了,他腾出手来采菜,增加了收入。
威宁县五里岗街蔬菜基地约6500亩,分为不同种植区。品种有萝卜、豌豆尖等。
据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基地的海拔很高,它属于高山的寒冷气候。过去,这一地区种植传统作物,如玉米和土豆,产量和每亩产值都很低。现在,通过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重新种植冷菜,这种寒冷的气候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减少病虫害。蔬菜产业有效地增加了土地的产值,也吸收了许多贫困家庭的劳动力。
五里岗街道蔬菜基地只是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目前,贵州省蔬菜(不含辣椒和食用菌)种植面积1675.5万亩,产量2497.8万吨,产值642.2亿元,分别增长8.8%、11.8%和20.11%,带动了49.4万贫困人口的收入。
贵州除了大规模种植蔬菜外,还注重拓展蔬菜销售渠道。一方面,加快培育省内销售市场,比如,依托学生营养餐深化“校农结合”,让“农村”直接通向“校园”。从今年春季学期到10月,全省各级学校食堂采购农产品37.2万吨,金额27.79亿元,占采购总量的73.33%。另一方面,贵州不断扩大省外销售半径,如安顺九黄、威宁三白等,销往京、沪等地,部分还出口国外。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